第83章 鹰嘴关天险遇阻(1 / 2)

漳水北岸首战告捷的余威尚未消散,赵武率领第一师主力已沿着李大山指引的小路,向济阳县腹地疾驰。沿途乡镇的百姓听闻临城国民军击败了吴大麻子,纷纷开门迎接,有的主动提供粮草补给,有的充当向导指引捷径,部队行军速度远超预期。王三麻子本就贪生怕死,得知前锋营全军覆没、马小丑的部队装备精良、战力强悍后,早已吓得魂飞魄散,未做任何抵抗便带着亲信弃城而逃,第一师兵不血刃便拿下了济阳县。

拿下济阳后,赵武按计划休整一日,一边安抚百姓、清剿残敌,一边向临城司令部发去捷报。马小丑收到捷报后,当即下令:“第一师稍作休整,即刻向宁河县进军,趁周老虎惊魂未定,一举将其击溃!第二师牵制沈若雁的任务不变,密切监视其动向,若有驰援迹象,立即阻击!”

赵武不敢耽搁,休整完毕后便率领第一师向宁河县进发。宁河县是周老虎的老巢,城防坚固,但此时周老虎早已没了固守的勇气。他深知自己的部队根本不是临城国民军的对手,若死守宁河县城,迟早会被攻破。经过一番慌乱商议,周老虎最终决定,率领主力部队退守宁河县西南的鹰嘴关,凭借天险抵御临城国民军的进攻,等待后续援军(实则是寄望于沈若雁能回心转意驰援)。

兵临险关:鹰嘴雄峙,易守难攻

鹰嘴关坐落于太行余脉的咽喉之处,因山体形似鹰嘴而得名。关隘两侧是陡峭的悬崖峭壁,高达百余米,峭壁上荆棘丛生,根本无法攀爬;中间仅有一条宽不足五米的狭长山道,是进出关隘的唯一通道;山道尽头是一道厚重的石门,高约十米、宽约八米,由巨石砌成,坚不可摧;石门后方,周老虎的部队依托山势,修建了密集的暗堡与战壕,形成了一道立体防御体系。

当赵武率领第一师抵达鹰嘴关下时,望着眼前的天险,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。他带着参谋与侦察兵登上附近的小山丘,观察关隘的防御布局,越看越是心惊。“报告师长!”侦察兵队长面色凝重地汇报,“鹰嘴关两侧悬崖陡峭,无法攀爬;山道狭窄,仅容两人并行,敌军在山道两侧的山体中修建了数十个暗堡,每个暗堡都配备了机枪与步枪,火力可以覆盖整个山道;石门后方还有三道战壕,敌军士兵手持大刀、长矛,严阵以待,兵力约有六千余人。”

赵武眉头紧锁,心中暗自盘算:“如此天险,再加上密集的暗堡与战壕,正面进攻难度极大。我们的火炮虽然威力大,但山道狭窄,无法展开,难以对暗堡形成有效打击;步兵冲锋时,只能沿着山道缓慢前进,完全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之下,伤亡必然惨重。”

第一旅旅长陈明远说道:“师长,不如我们集中火炮,先轰击石门,只要炸开石门,就能冲进关隘,与敌军展开近战!”

赵武摇了摇头:“石门由巨石砌成,极为坚固,我们的火炮未必能将其炸开;就算炸开了,山道狭窄,我们的部队无法快速推进,敌军在暗堡与战壕中居高临下,我们还是会遭受重大伤亡。”

“那我们绕道而行?”第二旅旅长李铁柱提议,“鹰嘴关两侧的山脉虽然陡峭,但或许能找到小路,迂回至关隘后方,前后夹击敌军!”

赵武叹了口气:“我已经让侦察兵探查过了,两侧山脉除了悬崖就是荆棘丛,根本没有小路,就算有,也极其狭窄,大部队无法通过,而且很容易被敌军发现,得不偿失。”

商议无果,赵武只能下令部队在鹰嘴关下扎营,等待后续指示。他亲自起草战报,详细描述了鹰嘴关的地形与敌军布防情况,派人快马送往临城司令部,请求马小丑指示。

首次强攻:伤亡惨重,进攻受挫

马小丑收到赵武的战报后,心中也颇为凝重。鹰嘴关的天险他早有耳闻,只是没想到周老虎会如此果断,放弃宁河县城退守此地。他深知,鹰嘴关是拿下宁河县的关键,若不能攻克,南下之战便会陷入僵局,不仅会影响部队士气,还可能给沈若雁与其他军阀可乘之机。

经过深思熟虑,马小丑给赵武回电:“鹰嘴关是必争之地,务必尽快攻克!可先尝试正面强攻,试探敌军火力与防御薄弱点;同时,继续派侦察兵探查两侧山脉,寻找迂回路径;若正面强攻伤亡过大,可暂缓进攻,等待我率预备队驰援!”

赵武收到回电后,当即决定发起首次强攻。他将第一旅、第二旅分为三个梯队,轮流进攻;炮兵团集中所有火炮,轰击石门与山道两侧的暗堡;独立机枪营负责压制敌军的火力,掩护步兵冲锋。

进攻命令下达后,炮兵团的二十门山炮同时开火,炮弹呼啸着飞向鹰嘴关的石门与暗堡。“轰!轰!轰!”炮弹落在石门上,炸开一个个火花,却仅留下浅浅的凹痕,根本无法将其摧毁;炮弹落在山体上,虽然炸飞了不少碎石,但暗堡大多建在山体内部,仅露出射击口,炮弹难以对其造成实质性损伤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炮击持续了半个时辰后,赵武下令:“机枪营,开火!第一梯队,冲锋!”

三十挺重机枪同时响起,子弹密集地射向石门后方与暗堡的射击口,试图压制敌军的火力。第一梯队的士兵们手持步枪,沿着狭窄的山道,向关隘发起冲锋。他们低着头,快速前进,躲避着从暗堡中射出的子弹。

然而,敌军的火力远超预期。暗堡中的机枪与步枪交替射击,形成了一道严密的火力网,子弹如雨点般落在山道上,碎石飞溅。冲在最前面的几名士兵应声倒地,鲜血染红了山道。后面的士兵见状,并没有退缩,而是踩着战友的血迹,继续冲锋。

“快!冲上去!”一名排长高声呐喊,带头冲向石门。但刚跑至山道中央,便被暗堡中射出的子弹击中胸膛,倒在了血泊中。

第一梯队的士兵们奋勇冲锋,但在敌军的密集火力下,根本无法靠近石门,只能在山道上艰难推进,伤亡不断增加。陈明远看着伤亡惨重的士兵们,心急如焚,连忙向赵武请求:“师长,敌军火力太猛,我们的士兵根本无法推进,再这样下去,第一梯队会全军覆没的!请求暂停进攻!”

赵武看着山道上倒下的士兵,心中一阵刺痛,但他深知,此时撤退会影响士气。他咬了咬牙,说道:“再坚持一下!第二梯队,跟上!”

第二梯队的士兵们立即冲了上去,与第一梯队的残余士兵汇合,继续向石门推进。但敌军的火力依旧凶猛,暗堡中的机枪手仿佛不知疲倦,不断扫射。第二梯队的士兵们也纷纷倒下,山道上尸横遍野,血流成河。

激战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,第一师发起了三次冲锋,均被敌军击退。此次强攻,临城国民军伤亡百余人,其中阵亡七十余人,受伤三十余人,而敌军仅伤亡不足十人。夜幕降临,赵武不得不下令暂停进攻,部队撤回营地休整。

再攻失利:暗堡难破,士气低落

首次强攻失利后,营地内的气氛十分沉重。士兵们看着牺牲的战友,心中充满了悲痛与愤怒,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。医疗营内,医生与护士们忙碌着为受伤的士兵治疗,惨叫声与呻吟声不绝于耳。一名年轻的士兵看着自己被炸断的手臂,忍不住哭道:“我还没报仇呢,怎么就成了残疾人……”

赵武召集各将领召开紧急会议,总结首次强攻失利的原因。“此次进攻失利,主要是因为鹰嘴关的地形太过险要,敌军的暗堡防御严密,我们的火炮无法发挥作用,步兵冲锋时完全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之下。”赵武面色凝重地说道,“我们必须想办法破解敌军的暗堡防御,否则再发起进攻,也只是徒增伤亡。”

陈明远说道:“师长,敌军的暗堡射击口很小,而且位置隐蔽,我们的火炮很难精准打击。不如我们组织一支敢死队,携带炸药包,趁夜摸上山道,炸毁敌军的暗堡?”

李铁柱摇了摇头:“山道狭窄,且敌军在暗堡中设有了望哨,敢死队很难靠近暗堡,一旦被发现,就会遭到密集火力打击,必死无疑。”

“那我们用烟熏?”一名团长提议,“暗堡大多是封闭的,我们可以点燃湿柴,制造浓烟,将浓烟引入暗堡,让敌军无法呼吸,被迫撤出暗堡。”

赵武点了点头:“这个办法可以试试。明日我们先进行火力压制,然后派人点燃湿柴,制造浓烟,再发起冲锋,看看能否有效。”

会议结束后,士兵们开始准备湿柴与炸药包,为次日的进攻做准备。赵武则再次给马小丑发去战报,详细汇报了首次强攻的伤亡情况与失利原因,请求马小丑尽快率预备队驰援。

马小丑收到战报后,得知部队伤亡百余人,心中十分痛心。他深知,赵武的部队已经陷入了困境,若不及时驰援,不仅可能无法攻克鹰嘴关,还可能导致部队士气崩溃。于是,马小丑当即决定,亲自率领第三师主力(八千余人)与独立炮兵团剩余的三十门山炮,火速前往鹰嘴关前线,指挥作战。

次日清晨,赵武按照计划,发起了第二次强攻。炮兵团与机枪营同时开火,对鹰嘴关的暗堡与石门进行火力压制;随后,士兵们点燃湿柴,浓烟滚滚,顺着山道向关隘飘去。

“冲啊!”第一梯队的士兵们趁着浓烟,向山道发起冲锋。浓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部分暗堡中的敌军因浓烟无法呼吸,暂时停止了射击。士兵们趁机推进,很快便靠近了山道中央。

但周老虎早有防备,他下令士兵们用湿布捂住口鼻,继续射击。同时,他还下令将滚石与热油从悬崖上推下,砸向冲锋的士兵。滚石呼啸而下,砸在山道上,不少士兵被砸中,当场身亡;热油溅在士兵们的身上,瞬间便起了水泡,惨叫声此起彼伏。

士兵们的冲锋再次受阻,浓烟渐渐散去,敌军的火力又变得密集起来。赵武看着不断倒下的士兵,心中十分焦急,却又无计可施。第二次强攻持续了三个时辰,临城国民军又伤亡了五十余人,依旧未能攻克鹰嘴关,只能再次撤回营地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连续两次强攻失利,部队的士气跌落到了谷底。士兵们脸上充满了疲惫与沮丧,不少人开始产生畏惧心理,甚至有人私下议论:“鹰嘴关太险了,根本攻不下来,我们还是撤吧……”

赵武看着士气低落的士兵们,心中十分担忧。他知道,若不能尽快攻克鹰嘴关,部队的士气可能会彻底崩溃。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,马小丑率领第三师主力赶到了鹰嘴关前线。

亲临前线:马小丑勘察,探寻破局之法

马小丑一到营地,便立即召集赵武与各将领召开会议,了解前线的情况。赵武详细汇报了鹰嘴关的地形、敌军布防、两次强攻的过程与伤亡情况,语气中充满了自责:“司令,是末将无能,两次强攻都未能攻克鹰嘴关,还让部队伤亡了百余人……”

马小丑摆了摆手,安慰道:“赵师长,不必自责。鹰嘴关天险,易守难攻,周老虎又经营多年,防御严密,攻克难度极大。你能坚持到现在,已经很不容易了。”

随后,马小丑说道:“我已经查看了地图,也听了你的汇报,但纸上谈兵终觉浅,我必须亲自去前线勘察,才能找到破局之法。”

会议结束后,马小丑在赵武与几名参谋的陪同下,登上了鹰嘴关下的小山丘,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关隘的地形与敌军布防。他时而眉头紧锁,时而低头沉思,时而询问身边的侦察兵:“暗堡的分布规律是什么?山道两侧的悬崖是否有可攀爬的缝隙?敌军的粮草与水源是从哪里来的?”

侦察兵队长一一回应:“司令,敌军的暗堡主要分布在山道两侧的山体中,每隔十米左右便有一个,射击口都对准山道;悬崖峭壁上没有可攀爬的缝隙,荆棘丛生,根本无法攀爬;至于敌军的粮草与水源,我们侦查了很久,都没有发现明确的运输通道,推测是在关隘内部储备了充足的粮草与水源。”

马小丑点了点头,继续观察。他发现,鹰嘴关的暗堡虽然密集,但射击角度大多集中在山道中央,对山道两侧的射击覆盖存在一定的盲区;而且,暗堡的射击口较小,一旦被精准打击,便很难修复。同时,他还注意到,关隘后方的山体上,有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,虽然狭窄,但似乎可以通行。

“那条小路是通向哪里的?”马小丑指着关隘后方的小路,问道。

侦察兵队长回应:“司令,那条小路通向鹰嘴关的后山,我们之前也侦查过,但小路十分狭窄,仅容一人通过,而且周围有敌军的暗哨,很难靠近。”

马小丑若有所思:“小路再窄,也是一条通道。周老虎的部队驻守关隘,粮草与水源消耗量巨大,仅靠内部储备,肯定无法长期支撑。这条小路,很可能就是他们运输粮草与水源的通道。”

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,马小丑决定,派一支精锐的侦察小队,趁夜潜入关隘后方,探查那条小路的情况。他挑选了二十名精通伪装、攀爬与格斗的侦察兵,由侦察兵队长带领,携带望远镜、绳索与匕首,趁夜出发。

侦察小队趁着夜色,绕到鹰嘴关的后山,小心翼翼地向那条小路靠近。小路果然狭窄陡峭,两侧是悬崖,仅容一人通过,而且每隔一段距离,便有一名敌军暗哨。侦察兵们凭借精湛的伪装技巧与默契的配合,悄悄绕过暗哨,沿着小路向关隘后方探查。

经过一夜的潜行,侦察小队终于摸清了小路的情况。这条小路确实是周老虎部队运输粮草与水源的通道,每天清晨与傍晚,都会有一支百余人的运输队,沿着小路将粮草与水源运往关隘内部;小路的尽头是一个小型的粮草仓库与水源地,由两百余名士兵守卫。

侦察小队还发现,关隘内部的敌军虽然防御严密,但因长期驻守,已经产生了懈怠心理,尤其是在夜间,暗哨的警惕性不高。同时,他们还打探到,周老虎的部队内部已经出现了恐慌情绪,不少士兵得知临城国民军的战力后,都无心作战,只是迫于周老虎的淫威,才不得不坚守。

侦察小队将探查的情况详细汇报给了马小丑。马小丑听后,心中大喜:“太好了!这就是我们破局的关键!周老虎的部队依赖这条后山小道运输粮草与水源,只要我们切断这条通道,关隘内的敌军就会陷入粮草断绝的困境,用不了多久,他们的士气就会崩溃,到时候我们再发起进攻,就能轻松攻克鹰嘴关!”

制定新策:切断粮道,围而不攻

马小丑当即召集各将领召开军事会议,宣布了自己的破局之策:“鹰嘴关天险难攻,硬拼只会徒增伤亡。我们的核心策略是‘围而不攻,切断粮道’。首先,集中所有火炮与机枪,对鹰嘴关的正面进行火力压制,摆出强攻的姿态,牵制敌军的主力;其次,派一支精锐部队,趁夜从后山小路潜入,摧毁敌军的粮草仓库与水源地,切断其运输通道;最后,对鹰嘴关形成合围之势,开展心理攻势,劝降敌军,待其士气崩溃后,再发起总攻,一举攻克关隘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随后,马小丑对兵力进行了重新部署:

- 赵武率领第一师主力,继续在鹰嘴关正面扎营,摆出强攻姿态,用火炮与机枪对关隘进行间歇性火力压制,牵制敌军主力;

- 陈明率领第三师第一旅(两千余人)与侦察小队,趁夜从后山小路潜入,摧毁敌军的粮草仓库与水源地,切断其运输通道;

- 李四狗率领第三师第二旅与第三旅(六千余人),在鹰嘴关的侧翼与后方部署,形成合围之势,防止敌军突围;

- 独立炮兵团集中所有五十门山炮,对关隘正面的暗堡与石门进行精准打击,掩护陈明的部队潜入。

“陈明,”马小丑看向陈明,语气严肃,“切断粮道是此次作战的关键,任务艰巨,风险极大。你务必挑选精锐中的精锐,趁夜行动,速战速决,摧毁粮草仓库与水源地后,立即撤回,不得恋战!”

陈明站起身,抱拳行礼:“请司令放心!末将保证完成任务,一定切断敌军的粮道,为攻克鹰嘴关立下大功!”

“赵武,”马小丑转向赵武,“你在正面的火力压制一定要到位,既要让周老虎以为我们即将发起总攻,牵制其主力,又不能过度消耗弹药,为后续的总攻保留实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