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狼谷的路障拆除殆尽,官道畅通无阻,可柳轻眉心中的壁垒并未完全消融。马小丑望着她眼中未散的警惕,知道口头承诺与三个月考察期仍不足以彻底打消她的顾虑——乱世之中,唯有亲眼所见的真实,才能击碎根深蒂固的成见。
“柳寨主,”马小丑催马上前,语气诚恳如昔,“空口无凭,百闻不如一见。若你真愿验证我的诚意与新政的实效,不如随我前往临城一观。那里有学堂、有工厂、有救济站,有安居乐业的百姓,有纪律严明的部队,所有你关心的、疑虑的,都能在那里找到答案。”
柳轻眉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讶异。她本以为马小丑会急于推进两县治理,却没想到会主动邀请她前往核心腹地。前往临城,意味着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掌控之中,风险不小;可若不去,心中的疑虑始终无法根除,三个月的考察期也难免流于表面。
“寨主,不可!”副手陈虎连忙劝阻,“临城是马小丑的地盘,万一他心怀不轨,我们岂不是羊入虎口?”
马小丑坦然回应:“陈兄弟放心,我若想对柳寨主不利,今日便不会提出考察期,更不会邀她前往临城。我马小丑行事,向来光明磊落,只求以真心换真心。柳寨主可带十名亲信随行,我的部队绝不设防,任由你们查看,若有半分刁难,你可随时带柳寨主离开,我绝不阻拦。”
柳轻眉沉吟片刻,心中已有决断。她抬头望向马小丑,眼神锐利依旧,却多了几分探寻:“好,我随你去临城。但我有一个要求,沿途我要自由观察,随意询问百姓,你不得干预。”
“自然应允。”马小丑微微一笑,“我们即刻启程,临城距此不过两日路程,正好让你看看沿途的真实景象。”
当日午后,柳轻眉挑选了十名身手最为矫健的亲信,与陈虎一同,随马小丑的中军部队前往临城。沈若雁率锐锋特种团留守野狼谷周边,协调两县新政的初步推进;陈明则提前传令临城,无需刻意布置,保持常态即可——马小丑要的,是柳轻眉看到最真实的临城。
沿途见闻:新政落地,民心安稳
离开野狼谷,队伍沿官道向东行进。刚进入范县境内,柳轻眉便察觉到了明显的差异:濮、观二县的农田多有荒芜,而这里的田垄整齐,稻浪翻滚,农户们正在田间忙碌,脸上带着从容的笑意;沿途的村落炊烟袅袅,房屋规整,不少人家的院墙上贴着“十税一,民安乐”的标语,孩童们在村口追逐嬉戏,见到军队经过,不仅不躲闪,反而围拢过来,好奇地打量着他们。
“这些孩子……不怕军阀?”柳轻眉身旁的一名亲信低声问道。在他们的认知里,百姓见了军队,无不避之不及,这般亲近的景象,实在罕见。
马小丑听到了他的话,笑着解释:“在临城,军队是百姓的守护者,不是欺压者。我们的士兵从不惊扰百姓,反而会在农忙时帮着收割、在灾年时参与救灾,百姓自然不怕我们。”
说话间,一名老农挑着两筐棉花从田间走来,见到马小丑,连忙放下担子行礼:“马师长,您这是去哪儿?”
“带几位朋友去临城看看。”马小丑翻身下马,走到老农身边,“今年的棉花收成怎么样?”
“好得很!”老农笑得合不拢嘴,“托您的福,‘十税一’的税制,我们缴完税后还能剩不少,惠民纺织厂还上门收购,价格比以前高了三成,这日子啊,比以前好太多了!”
柳轻眉走上前,接过老农的话头:“老丈,马师长的部队,真的不抢粮食、不抓壮丁?”
老农愣了一下,随即笑道:“姑娘是外乡人吧?马师长的部队要是那样,我们哪敢这么亲近?您问问周边的百姓,谁不夸马师长是好官?去年大涝,是士兵们帮我们挖沟排水,抢救庄稼;村里的学堂,是官府出钱建的,孩子免费上学,还管午饭;我家老婆子生病,也是医疗站的大夫免费看的病,拿的药。”
柳轻眉沉默不语,只是将老农的话记在心里。她放眼望去,沿途的村落都设有醒目的“乡县医疗站”“民生救济站”标识,不时能看到穿着统一服装的医护人员在村落间巡诊,或是工作人员向穷苦百姓发放粮食、衣物。
行至范县县城,景象更是热闹。街道整洁,商铺林立,绸缎庄、杂货铺、粮店、铁匠铺一应俱全,商户们热情地招揽生意,顾客络绎不绝。柳轻眉注意到,街道上设有治安岗亭,几名治安队员正在巡逻,神色平和,并未对商户或行人随意盘查。
“这县城的治安,是谁在管?”柳轻眉问道。
“是我们的治安队,归军政署管辖。”马小丑解释道,“治安队的职责是维护地方秩序,打击偷盗、劫掠等恶行,保护商户与百姓的安全,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,严禁欺压百姓,若有违规,严惩不贷。”
柳轻眉走到一家杂货铺前,与老板攀谈起来:“老板,生意怎么样?治安队会不会向你收苛捐杂税?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老板连连摆手:“不会不会!马师长废除了所有苛捐杂税,做生意只缴‘十税一’的商税,比以前少多了!治安队也很规矩,不仅不征税,还会帮我们驱赶地痞流氓,晚上还巡逻,我们做生意放心得很!”
她又走进一家粮店,看到货架上摆满了大米、小米、面粉,价格标注得清清楚楚。粮店老板告诉她:“这些粮食都是从临城周边的农户收购的,官府统一调控价格,不准囤积居奇、哄抬物价,百姓买得起,我们也有的赚。”
一路行来,柳轻眉的眼神渐渐发生变化。警惕依旧存在,但更多了几分惊讶与探寻。她看到的临城,没有军阀割据的混乱,没有横征暴敛的苛政,百姓安居乐业,商户经营有序,军队与百姓和睦相处,这与她过往认知中的“军阀统治区”,截然不同。
陈虎与随行的亲信们也暗自心惊。他们原本做好了看到“表面光鲜、内里腐朽”的准备,却没想到沿途的景象处处透着真实的安稳与富足。“寨主,这临城……好像真的不一样。”一名亲信低声对柳轻眉说道。
柳轻眉没有回应,只是加快了脚步,想要尽快抵达临城,看到更核心的景象。
临城核心:学堂工厂,民生为本
次日傍晚,队伍抵达临城县城。这座曾是马小丑发家之地的县城,如今已成为冀南的核心枢纽:宽阔的官道铺着平整的石板,两侧是整齐的青砖瓦房,高大的城门楼上悬挂着“临城县”的匾额,城门口的士兵着装整齐,对进出人员礼貌核查,并无丝毫刁难之意。
进城后,马小丑没有先带柳轻眉前往县衙,而是直奔位于县城西侧的惠民学堂。此时已近放学时分,学堂内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,清脆悦耳。
“这是临城的第一所惠民学堂,如今十五县每乡都有分校。”马小丑介绍道,“所有适龄孩童,无论贫富,都能免费入学,官府提供课本、笔墨,还管午饭,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读书识字,摆脱愚昧。”
柳轻眉走进学堂,只见一间间教室里,孩子们端坐课桌前,跟着老师大声朗读课文。教室宽敞明亮,摆着整齐的木质课桌,墙上贴着“礼义廉耻”的标语。一名女老师正在给低年级的孩子教写字,耐心细致,孩子们学得认真。
“这些老师是哪里来的?薪资谁来发?”柳轻眉问道。
“有从北平、上海请来的知识分子,也有本地考取功名的秀才,还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。”马小丑回应,“他们的薪资由财政署统一发放,每月五块银元,比普通工人的薪资还高,就是为了吸引有学问的人来教书。”
放学铃声响起,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教室,见到马小丑,纷纷行礼:“马师长好!”
马小丑笑着回应,随手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糖果,分给身边的孩子。一名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接过糖果,甜甜地说:“谢谢马师长!老师说,是马师长让我们能读书,以后我要好好读书,报效临城!”
柳轻眉看着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容,心中的某根弦被轻轻触动。她出身书香世家,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,却没想到马小丑一个军阀,竟会如此重视学堂教育,还能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爱戴。
离开学堂,马小丑又带柳轻眉前往惠民纺织厂。工厂的厂房高大宽敞,数十台纺织机正在高速运转,发出整齐的轰鸣声。女工们身着统一的工装,在机器前忙碌,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。
“这是临城的核心工厂之一,主要生产细布、丝绸,一部分供应本地,一部分外销上海、广州,甚至远销南洋。”马小丑介绍道,“工厂的工人大多是周边的贫苦妇女,每月薪资三块银元,管午饭,还有休息日,生病能在工厂的医疗点免费治疗。”
柳轻眉走到一名女工身边,看着她熟练地操作纺织机,轻声问道:“大姐,在这里做工,待遇真的这么好?”
女工抬起头,认出了马小丑,笑着回应:“是啊姑娘!以前我在家种地,一年也赚不了一块银元,还得看天吃饭。现在在工厂做工,每月能拿三块银元,家里的日子好多了,孩子也能上学了,多亏了马师长!”
她还看到,工厂内设有休息室、医疗点、食堂,环境整洁,并无她想象中工厂的脏乱与压迫。工厂负责人告诉她:“马师长有令,工人是工厂的根本,必须善待,不准打骂工人,不准拖欠薪资,不准克扣伙食,若有违反,工厂负责人就地免职。”